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于6月9日上午,6月10日全天,6月11日全天在广州校区与东莞校区分别举行2012级、2013级员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参加评比的都是在各教学班初评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成果,广州校区有18个成果、东莞校区有67个成果参赛。思政部副主任吴素香教授出席了全场活动。思政部教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
这次活动是2012级、2013级学习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旨在把TBL(Team-based learning) 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个以团队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深入社区、体验互动、全面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此调动员工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展现员工自主学习、调研的能力与创造精神,培养员工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发展,积极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员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规模巨大,12级、13级有78个教学班共7678人参加。经过初评,广州校区参加终评的成果有20个;东莞校区2012级参评成果有27个,2013级有40个。本次活动一个突出亮点是我们思政部的天河区凤凰街社会实践基地和麻涌镇麻三村社会实践基地本学期正式启动,凤凰街社会实践基地有5个项目小组参评,麻涌镇麻三村社会实践基地有2个项目小组参评。成果非常详细生动地展示同学们在基地开展服务社区活动的情况。
这次成果展示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比往届有了可喜的进步。从内容上看,这次成果展示的选题与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更加紧密联系,内容更充实,更丰富,更富有创造性。思修课的小组倾向于选择有关道德、法律的研究题目,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概论课的小组则更倾向于开展社会现状、民生问题的调研。成果内容十分充实,许多小组展示了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图片和视频,有些是参加志愿服务的,有些是访问专家教授、社会人士的,这都说明同学们真正“走出去”了,扎扎实实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而且,各小组的成果都能够把自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通过严谨的分析和灵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中的小品、戏剧、情景剧都是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让观众从中反思社会民生问题,体验感受道德、法律观点,也直接给观众传递了许多正能量。从形式上看,这次成果展示采取多种的表现形式,既有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分析、视频采访等传统的形式,也有情景剧、话剧、模拟辩论赛、模拟访谈、模拟新闻播报、现场手语展示等新颖精彩的表现形式。许多小组更在短短7-8分钟内采取多种方式,力求向评委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内容充实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充分展示了新华学子的多才多艺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两校区经过三场精彩角逐,最后评出结果:广州校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东莞校区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21个。
思政部副主任吴素香教授在活动后作出了点评。吴主任认为,本次活动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和老师都付出很大的努力,态度认真,热情高涨,效果非常好,令人十分感动。这次活动许多小组都有新的尝试,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成果质量和展示水平有较大提高。同学们做到了“三个结合”、“三个提高”:一是把课程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学校教育问题以及老员工群体问题结合起来,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把专题调研与服务社区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同学们奉献社会的“爱心”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三是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表现手法与社会科学的调研方法以及情景剧、话剧等艺术表现方法结合起来,提高了成果的生动性与多样性,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创造才能与创新精神。总之,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在课本、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提早让同学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全面发展的平台,更是同学们施展才华,提高各种能力的舞台。我们的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良多,与员工一起成长,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最后,吴主任指出,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得力于学院对思政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所以非常感谢学院领导长期以来支持和肯定。

图一:东莞校区2013级思修课社会实践成果评比展示现场

图二:麻涌镇麻三村基地项目成果展示

图三:同学们正在表演关于医德的情景剧。在理论研究中穿插情景剧,不但让观众从中反思社会民生问题,体验感受道德、法律观点,也直接给观众传递了许多正能量

图四:同学们正在召开模拟座谈会,许多小组的展示都采取了新颖的表现方法

图五:思政部副主任吴素香教授在活动后作精彩点评

图六:东莞校区思修课社会实践评比决赛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