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和24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于南海西樵山召开“十八大精神”进课堂研讨会。思政部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共1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针对“如何将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讨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爱云讲师认为,“概论”这门课程现实性非常强,必须融入新的时事前沿,才能使员工接受,有意地往课程里接入十八大的内容,把涉及十八大的一些说法融入课堂,做到理论新,材料新。谭毅教授则从比较的角度,认为十八大与过去最大的差异是不走“三条路”和“三个自信”,教学时需要做横向、纵向的比较,课程才会更有深度。十八大也对毛泽东作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深入去讲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余信红教授认为,十八大报告体现的是一种制度自信,可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历程,改革开放理论的实践过程去讲。刘亚军讲师认为,“概论”这门课是教员工去理解,而不是认识,应该多讲“为什么会如此”,使员工有所收获。范碧鸿副教授补充指出,“概论”不是要求讲得面面俱到,而要用关键词串起来讲。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吴素香教授提出,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基础课应该重点贯彻,这点概论课要避免与之内容重复的问题。余信红教授认为,思修课可以转变角度,从文化软实力角度讲。石德金老师指出,思修课时针对个人修养而言,概论课讲的是理论,其实不会重复。付晶讲师认为,思修课侧重思考人生,每节课会引导员工思考一个问题。在如何结合十八大精神讲课的问题上,她认为老师应该先去熟悉十八大报告。
会议还就社会实践等相关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安排。会议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下圆满结束。
与会教师认为,这次会议为教师们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认识、理解以及如何贯彻到教学中去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为新老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大大促进 了思政部建设。